化工人物

化工人物

当前位置: 77779193永利官网 > 化工人物 > 正文

“化工好故事”系列报道|智深道远勤补拙 才高业精微求著——访褚良银教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8日      阅读量:

编者按:六十六载风雨兼程,凝练化工育人新业。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也是学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六十六年来,秉承“立足基础、面向工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学院涌现出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好化工故事、传递化工声音、聚焦一线教师、弘扬优秀品质,为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牢“四个意识”,践行“四个自信”,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学院将陆续推出“化工好故事”系列报道。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褚良银教授的世界。


人物简介——

褚良银,湖北五峰人,土家族。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委员会副主委,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英国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image.png

从1995年任77779193永利官网讲师,褚良银教授已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奋斗了整整二十三年。二十三载四季轮回,他以满腔热情投入科研,取得累累硕果;他用人文关怀指导学生,收获满园桃李;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智深道远勤补拙 才高业精微求著”的治学情怀。


才高业精 他是哈佛教授称赞的访问学者


褚良银早年的求学与访学履历十分丰富,曾在东京大学、哈佛大学、伯明翰大学等世界级顶尖名校作研究员和访问学者。这其中,在东京大学化学系统工程系为期两年的研修及在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为期半年的研究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而他也凭借自己过硬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创造能力给合作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9年10月-2001年9月,褚良银赴往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统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在这里,他开启了全新领域的科研旅程。在东京大学化学系统工程系,先进的科学研究、严谨的治学风气对褚良银影响颇深,尤其是他的合作教授、日本膜学会原会长中尾真一教授(Shin-ichi Nakao)对他科研的启发式指导,让他收获颇多,并由此奠定了他在智能膜材料领域的研究基础,对日后开展创新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事,只要定了,就要把它做到最好”,褚良银说到。而这种坚定科研、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在褚良银带领的科研团队也时常可见,更像是一种科研蒙训,深深印在他及团队成员的骨子里,时刻激励着他投入百分的精力和热情做好科研。

如果说在东京大学两年的研究打开了褚良银在智能膜材料领域研究的大门,那么在哈佛大学的访问研究则是他在微流控与功能材料领域挖掘出新的研究方向的新时期。

image.png

2006年8月,褚良银远赴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作高级研究学者,跟从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David A. Weitz教授进行微流控与功能材料方向的研究。半年里,他平均每天工作强度达14小时以上,为了搞清楚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他经常在半夜甚至后半夜还在和Weitz教授进行讨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褚良银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可控性优良的多重复乳液滴微流控技术,并与Weitz教授科研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上发表题为Controllable monodisperse multiple emulsions的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而他也成为David A. Weitz教授的“得意门生”,“Weitz教授全世界演讲微流控技术的时候,经常把我当时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作为重要进展讲,这让我感到很自豪”,褚良银说到。


引领创新 他是智能膜材料领域的带头人和瞭望者


image.png

“做科研要有一种瞄得准的眼界和看得远的境界,决不能盲目跟风,要做,就要静下心来做国际领跑性的研究”,在国外的求学与访学让褚良银对于科研有了更深厚的沉淀和更深刻的认识。也是基于这样一种科研品质与精神,褚良银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在膜材料与膜技术、智能化控制释放与靶向式药物送达系统、微流控技术、传质与分离、生物材料等主要研究领域,褚良银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提出了智能开关与智能推动同步的新型智能化控释系统,提出了反向温敏开关膜及微球新体系,发明了微流控法制备微尺度可控复杂结构功能材料的新方法等,处于国际前沿和领先地位。

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其发表的论文已被SCI收录222篇、EI收录223篇,申请中国专利45项(已授权37项)和国际专利9项(已授权9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其中,国际著名出版社Wiley和Springer邀请撰写英文专著3部),参编全国大型技术手册2部,参编中英文专著和教材等14部。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果多次被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重要学术杂志作为“研究亮点”专题报道。而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他及团队奋斗在科研一线的无数个日夜。

科技发展要带动行业生产,褚良银教授研究团队也牢牢贯彻“立足基础 面向工业 服务社会”的化工理念,积极推动团队研制发明的一些基础性研究应用到生产生活领域,真正让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发展、服务百姓生活。

基于对分离机理的深刻认识,褚良银与企业合作,发明了封闭循环利用高效节能分离技术与装备,致力于解决矿物采选中微细矿物颗粒的排放问题,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铁矿、煤矿、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等行业,已推广应用10万余套,并已出口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等40个国家,实现了微细矿物颗粒污染物减量化和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矿物产业高效清洁生产。由其团队研究研制的智能化释放与靶向式药物送达系统,实现了根据温度、环境、pH值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来自动控制药物成分释放的效果,对药物载体智能化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教研有道 “阳光政策”下课题组活力迸发


从2001年回国成立科研团队,到现在已有17年。十七载如一日,褚良银研究团队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科研上,几乎没有过周末和节假日。“不分白昼,白天晚上都在干活,都是这样”,而这样高强度的科研工作并没有使团队处在一个压抑、沉闷的环境下,相反,团队每一位成员都饱含科研热情、充满工作干劲。

走进课题组,你会看到每个人都忙着手上的研究乐此不疲。活力迸发的科研团队,很大部分得益于褚良银及团队老师一直以来的“阳光政策”。从正面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实验挫折,指导他们努力突破实验瓶颈,是褚良银主要的教研之道:“我觉得做老师,还是应以鼓励学生为主,把方向指明了,干劲鼓足了,他们就会做得很好”。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学生做着具有独创性的科研课题、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从实践上证明了褚良银这种鼓励性教育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创造力。

为了能顾及到课题组每一位学生,褚良银始终坚持定期开展组会,给每一位学生汇报近期科研情况的展示机会;无论工作有多忙,褚良银都会坚持多在实验室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与他们一起讨论实验,一同寻找问题根源,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一个实验,一般褚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做至少两遍以上,实验当中遇到问题,他都会很耐心地帮我们分析,跟着他真的学到不少科研真本事”,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刘露月说到。也正是他敏捷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研教导和耐心的科研指导,奠定了他在学生心中既有权威的高大形象,又有接地气的平易近人。“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巨晓洁说。

image.png

“民主让我们集思广益,团结让我们凝聚力量;求实激励我们探求真知,创新引领我们走向辉煌”,这是褚良银研究团队的“队训”,也是团队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正是一直以来奉行的“阳光政策”,使团队每个成员释放活力,共同创造科研成果。


不忘初心 他站在新的起点肩挑重任砥砺前行


褚良银从事智能膜材料领域的研究,已近二十年。二十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他笑着说:“我很享受。”从开始接触智能膜材料领域,到后来科研成果倍出,对膜材料领域的热爱与投入,成为他最大的精神支撑与信念支柱。

现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的他,肩上挑起的担子更加深重,面临的事务也更加繁琐细碎。但日常繁忙的工作,并未影响他对科研与教学的热情。

为了推动课题组做出更具前沿性的研究,为了给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科研指导,褚良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在下班后的晚上和周末时间去到实验室。对他而言,科研与教学是一项值得一辈子付出与坚持的事情。站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起点上,他带领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前沿性科学研究;为培养高校高层次科研人才,他以严谨的科研训练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

“智深道远莫(膜)等闲须将勤补拙 能高才(材)富欲建功必以微求著”,这副出自褚良银科研团队之笔、极富创意的对联,是他治学情怀的真实写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是学生眼中的好教授、好老师,是智能膜材料领域的眺望者和领军人。

采访撰稿:王孟飞

图片提供:受访者

修订:高敏

审核:李天友

编辑:高敏

77779193永利官网

2018年7月16日




上一条:【新华社】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钟本和:艰苦奋斗“老黄牛” 深耕化工六十载
下一条:“化工好故事”系列报道|丹心未泯创新愿,矢志不渝求是辉——记77779193永利官网李象远教授